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

關於網路上的如何建造成長型家庭的一些想法

成長型家庭 有感


這篇文章是羅輯思維聯合創辦人脫不花所寫,裏頭共有十六個要點,談論如何建構一個成長型家庭的一些建議。現在環境變化快速,已經不能依靠以往經驗法則去應對世事了。為了能夠因應時代的變化,在我們這個時代都必須不斷地去學習。有學習能力是唯一能夠面對無常變化的處世辦法。
最近整理一些以前看過的書籍,做簡單的書摘和心得,發現自己在商管書籍上買了不少。或許最近輸出的心得文都是有關管理相關的書籍,因此會想說公司是個組織,需要原則和制度才能有效管理,那家庭不也是一個組織團體嗎?如果用管理的角度來看待家庭這件事,會不會讓我們的家庭生活更美滿呢?在克里斯汀生教授的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一書中,談到就算未曾留意家庭文化這件事,其實家庭文化依舊會成型,家人們會依某個價值觀去行事。既然如此,與其讓事態往自己不希望見到的未來發展,不然有意識地想想,我和我的家人希望怎麼樣的人生。

家庭的實質正在改變。過去的家庭,通過勞動分工對抗天災人禍;未來的家庭,通過學習共享對抗環境的不確定。過去的家庭,通過經濟協作反脆弱;未來的家庭,通過成長同步反脆弱。
近幾年因為網路的興起,智慧型手機的發達,不知道改變了多少我們身旁的生活。現在我們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,隨時能夠上網、通信、購物、社交,一台高階智慧型手機等同於一台行動電腦,在十年前我們哪能想到這樣的光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。雖然我現在算是年輕世代,但十幾年後,我真的還能跟得上科技的變化嗎?老實說我並不確定。現在你可以身旁的小孩子比爸爸媽媽還懂得如何操作3C產品。說實在的,有很多高科技產品都得請教年輕人怎麼去使用。大量資訊在網路上唾手可得,不曉得最近的藥房?問Google。想知道最新的Ipad好不好用?在社群網路上問網友。在資訊層面上,父母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無所不知的角色,也許孩子才是老師。然而在人生閱歷上面,子女必然不如父母,如何讓彼此的訊息、經驗能夠互相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「溝通」是父母孩子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去學習的能力。能溝通才有辦法分享彼此學習到的東西,共享彼此的經驗以對抗環境的變化。

在建設一個家庭,選擇大於努力,是絕對真理

如果決定創建家庭,伴侶是未來要攜手度過數十年的合夥人。雖然很理性,但我個人覺得還蠻有道理的。今天夫妻是家庭相處模式的主要促成者(當然是跟長輩分開住的狀態),兩個人來自不同背景的人,若沒有一個共識,日後再加上孩子的教養問題,肯定日後會有得吵。所以我一直覺得,找對伴侶應該是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,寧可找到一個能夠攜手合作的好夥伴,也不要兩個人愛得火烈,對未來生活的想法南轅北轍來得好。
裏頭談到要怎麼樣觀察對方是不是合格的合夥人呢?看看對方平時有沒有增加知識的渠道和方式,如果交往前沒有,那交往後也不太會改變。不要想努力改變對方,基本上人是很難改變的。我覺得這點建議很實際,選擇一個合適的伴侶,會比想用愛情努力改造對方來得實際許多。

每個家庭成員是否有家庭之外的社會身份和個人成長目標

成長型家庭的願景、如何訂立目標、實際做法裏頭都有談到。但作者認為,家庭有共同的願景、目標很好,但不能本末倒置,把家人當作是組織為達成目標的資源。不是硬把成長型家庭這個概念、文化硬塞給自己、家人,要大家乖乖去執行。因為,每個家人的個性都是獨特的,表達呈現自己的才能也各有不同。我認為,除非一個人自己從事渴望做的事,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,才能滿足自己,並樂意為他人奉獻。聽說麥肯錫顧問管理公司有一個好的組織框架,能夠讓各種不同背景、專業的人士融入這個框架中,貢獻自己的長才。好的家庭文化或許應該像這樣吧!有大的家庭願景,容許家族成員個展長才,用自己的想法、方式貢獻家庭。透過個人成長與社會取得連結,進而幫助家庭。

其實這清單並不是建構成長型家庭的標準答案。雖然說是建構成長型家庭的清單,但是真正核心要說的是,我們應該優化自己的生活環境。我也覺得,經營企業和組成家庭畢竟還是不太一樣。今天若是企業,合夥人理念不同大不了拆夥,員工不聽話或沒業績可以請人走路。然而如果是另一伴呢?能夠因為對家庭有不同的經營方向就輕易離婚嗎?或是今天小孩沒有活出自己的期望,或是犯了嚴重的錯誤就拋棄孩子嗎?這自然是不可能的。希望家人們都可以不斷學習,貢獻家庭,讓家庭不斷變好,這個理念很好。自己希望有這樣的家庭文化,自然應該以身作則,因勢利導,把這樣的想法推行下去,中途也許會遇到許多困難,怎麼樣讓大夥有共識且願意行動,需要不斷地嘗試。我們需要是一個有學習力的人,才能把這個習慣影響到我們身旁的親人,最後才有可能建構一個成長型家庭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